Pages

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

凱爾特音樂與「艾莉緹」的世界 Cecile Corbel小姐專訪









Cecile Corbel
出身自法國的布列塔尼,身兼歌手與豎琴演奏家。青春期時開始對凱爾特音樂產生興趣,在當地的音樂學校學習豎琴演奏。對世界各國的語言有興趣,除了法語,也曾以英語、德語、布列塔尼語、蓋爾語、西班牙語演唱。

 吉卜力工作室動畫「借物少女艾莉緹」(導演:米林宏昌)主題歌單曲CD和印象歌集專輯CD已在2010年4月7號上市。以帶有愁苦氛圍的凱爾特音樂詮釋電影世界,本篇將專訪來自法國的豎琴演奏家Cecile Corbel小姐。


 


――請問您演唱主題曲「Arrietty’s Song」的契機是?


Corbel 吉卜力作品在故事展開時的節奏感等等,讓身為音樂家的我受到莫大影響,為表達感謝之意,我寄了封信(給吉卜力工作室)。結果就寄來了回信,問我要不要做做看下部作品的主題歌。在相互連絡當中,變成不只是主題歌,連電影音樂也做下去了,令我很吃驚:“原來如夢般的事真的會在現實中發生啊”。


――您是依據什麼來作的呢?


Corbel 原作(瑪莉諾頓的「地板下的小矮人」)、劇本,還有看過好幾次意象圖稿。最具參考分量的是米林導演所寫的詩。簡短的語句清楚表現出登場角色的心情與象徵電影的場面,成了我湧生對曲目意象的泉源。


――艾莉緹的作品世界與凱爾特音樂的共通點是?


Corbel 凱爾特的神話和民間故事裡,也有幾個出現有小矮人和妖精,它們對於"眼睛看得見的事物"和"看不見的事物"雙方都抱持尊重價值觀這點有很大的共通處呢。此外,我感覺豎琴的音色加重了艾莉緹女孩子的一面。


――日本也有很多凱爾特音樂的粉絲。


Corbel 我所關心的世界音樂,一方面流露出地域性的特色和價值觀的濃厚色彩,另一面也讓我感受到,不管是什麼樣的民族,似乎都有共通的“普遍的琴線”這種東西。凱爾特音樂也一樣,日本的歌唱旋律裡會有相似之處,是否也是因為如此呢。


――您是以日語來演唱主題曲的呢。


Corbel 雖然這是我的初次挑戰,但我覺得它是一種有"容易融入歌曲的響聲"的語言。目前為止除了法語,我用過各種語言歌唱。在我的出身地布列塔尼地方,還留有強烈的凱爾特文化。凱爾特民族是個冒險心強烈的民族。在我體內或許也承繼了那種挑戰精神,產生了想接觸全世界音樂的心情。


――在Cecile小姐眼中,艾莉緹是個怎樣的女孩呢?


Corbel 客觀來說,她是從孩子變成大人,處在過渡期的少女。不過對我來說,她是個凱爾特文學中的女英雄。意識強烈,具有好奇心,期望得到自由。我渡過的是一個平實乖巧的青春期,所以我想我有在歌詞裡注入「真希望我是這樣的」的心情。


――您8月4號好像要在東京TOKYO OPERACITY舉辦演唱會吧?(本專訪報導寫於2010年4月)


Corbel 不只是東京,如果能和音樂夥伴們一起造訪日本各處,感受各地氛圍,那真是開心。我期待能與大家見面。


 




「Kari-gurashi ~借りぐらし~」
 這是一張以歌唱方式詮釋電影世界觀的專輯。除了主題曲外,還收錄了14首以豎琴為中心的凱爾特音樂。CD隨附一本載有樂譜和Corbel小姐照片的「迷你書」。主題歌單曲「Arrietty’s Song」也同時發售中。


 


資料來源:讀賣新聞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